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最新资讯 >

非遗武术进校园:湘西苗乡创新课间操焕发千年传承活力

编辑:传统武术 时间:2025-02-10
导读: 【文化传承新范式】在2025年新春即将到来之际,湘西花垣县以秘境苗乡迎新春祥龙呈瑞共欢腾为主题的文化盛宴拉开帷幕。自1月18日启动以来,这场持续21天的文化嘉年华通过非遗展演
      【文化传承新范式】在2025年新春即将到来之际,湘西花垣县以"秘境苗乡迎新春·祥龙呈瑞共欢腾"为主题的文化盛宴拉开帷幕。自1月18日启动以来,这场持续21天的文化嘉年华通过非遗展演、民俗巡游等15项特色活动,向世人展示着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中,由千名学子演绎的创新型非遗课间操,成为这场文化盛宴中最具创新价值的展示项目。
 
一、千年武技的现代转型
发源于蚩尤时期的苗族武术,历经三千年演变已形成包含72路拳法、18般器械的完整体系。这项承载着苗族先民生存智慧的传统技艺,在2006年入选省级非遗名录后迎来发展拐点。花垣县创新推出的"非遗活化工程",将传统武术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开创出"动静相融、文武兼备"的文化传承新模式。
 
在麻栗场镇中心小学的课间时分,千余名学生整齐划一地演练着融合蚩尤拳与接龙舞的创新操法。"现在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大课间,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感受祖先的智慧。"六年级学生龙雨欣的体验,印证着非遗进校园带来的改变。该校通过将苗族武术、芦笙舞等7项非遗纳入日常教学,构建起"非遗+体育+美育"的立体教育模式。
 
二、多维传承体系构建
"每个马步都沉淀着千年智慧,每式拳法都凝结着文化密码。"省级非遗传承人彭剑刚作为蚩尤拳第七代传人,带领团队历时8年打造出"普惠教学+精英培养"的双轨体系。在芙蓉学校,三至六年级均开设武术必修课,配套建立的"苗武少年班"已培养出300余名传承种子。统计显示,自2018年启动传承计划以来,全县已有18所学校开设非遗课程,累计受训学生突破1.5万人次。
 
这种创新实践正在产生裂变效应。麻栗场镇中心小学教学主任石慧介绍,在现有武术课程基础上,新学期将新增苗绣技艺、竹竿舞等非遗项目。"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印记。"这种理念与芙蓉学校"体教融合"的特色办学形成共振,该校通过"必修课堂+社团拓展+赛事培育"的三维体系,构建起非遗传承的完整生态链。
 
三、文化IP赋能乡村振兴
目前,花垣县已建成3所国家级传统文化特色校、15所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形成以蚩尤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矩阵。在此次新春活动中,特别设置的"非遗体验营"将由各校选拔的200余名传承新秀进行专场展演。县文教局负责人透露,正在规划建设蚩尤武术文化研学基地,未来将通过"非遗研学+民俗旅游+文创开发"的融合模式,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IP。
 
"我们要让传统技艺成为乡村振兴的活力引擎。"项目负责人表示,计划三年内培养5000名非遗传承青少年,开发10条非遗研学线路,推动苗族武术从校园操场走向世界舞台。这种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创新思路,正为古老的非遗技艺注入新时代的澎湃动能。
 
在这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湘西苗乡用教育创新为非遗传承开辟出新路径。当千年拳法遇上青春校园,不仅焕发出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更谱写出文化自信的时代强音。这种"活态传承"的创新实践,正在为中国非遗保护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湘西样本"。(中国传统武术运动协会
责任编辑:admin
最新资讯

中国传统武术运动协会 登记证号码:72706066-000-02-22-7
武術培訓、考評發證、推廣加盟、指導管理、舉辦賽事